跳至内容 | 跳至导航

GEF Ningbo Cixi Wetland Project

个人工具
Translate English to:
导航
 
文档操作

长三角各地争相“保湿”

Source:解放日报 Date:2006年4月18日 Click:143     一位从事湿地研究二十多年的学者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最近真过了一把“被人追”的瘾。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华东师范大 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几个湿地专业研究机构的专家们近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从2003年开始,从全国各地来找他们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其中,尤以 来自苏浙沪各个城市的居多。

    专家们“受宠”的背后,是长三角正在兴起一股“湿地热”。据统计,长三角已部分建成、在建和规划中的大小湿地公园16个,总面积接近200平方公里。这是从未有过的规模!

    两个湿地“梯队”

    占地15.6平方公里的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即将于月底正式开园;长三角最大的湿地,慈溪杭州湾湿地刚通过正式评估,目前已进入规划招标,预计整个工程于明年全面启动;南京的两个湿地公园几乎同时建成并部分开放……

     建设部去年首次颁布“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单”,全国9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长三角就占3席———无锡长广溪,常熟尚湖,绍兴镜湖;而国家林业局去年评出两 家“国家湿地公园”,全在长三角,一家是杭州西溪,一家是泰州姜堰市溱湖。以上还只是长三角湿地的“第一梯队”,还有一支更庞大的“第二梯队”。宁波、温 州、南京、常州……几乎每一个长三角城市都有一个在建或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部分建成、新开建及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共51个,其中, 长三角地区16个。

    不仅数量多,而且手笔也一个比一个大,一块湿地,面积小则几平方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投资无不超过亿元。 慈溪市规划,将于杭州湾大桥2008年建成的同时,在大桥西侧、杭州湾南岸,建成一块面积达45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区,堪称长三角最大;在温州,以“三篛 湿地”为主项目的“温州生态园”列入浙江“百亿生态工程”之一,投资之大,非常少见;眼下正在为江苏溧阳市天目湖湿地公园做规划的专家,来自澳大利亚,公 园筹建方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从十几家竞标机构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起死回生”是福音

    深谙长三角城市发展历史的专家,喜欢用“起死回生”来形容目前正在长三角兴起的“湿地热”。

     尚湖湿地,正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七溪流水皆通海”的常熟,上世纪60年代曾把尚湖水抽干,改成一片低产量的水稻田;80年代,人们意识到“围湖造田” 得不偿失,开始退田还湖;最近几年,当地政府陆续投资近3亿元,基本让尚湖恢复原生态。目前,20多平方公里的尚湖湿地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培育区;一小部分 湖区则被开发成具有旅游功能的核心景区。尚湖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陆健说:“尚湖湿地起死回生,是整个城市的福音。”

    类似故事到处 都在发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半以上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许多湿地被马路、高楼所取代,人们只能在诸如“北洼路”、“苇 子坑”等的名称中,还依稀看到一丝湿地的影子。1992年,中国加入全球政府间组织《国家湿地保护公约》,至今,我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湿地 公园几十个,不少濒危的湿地,正像常熟尚湖一样获得新生。

    类似的转折,也曾出现在发达国家。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是世界上湿地最丰富 的地区之一,也曾是湿地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建造堤坝、开发原油和天然气等因素,该州每年丧失湿地近万平方公里。1990年,美国国会启动了一项路易斯 安娜海滨修复计划,耗资140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生态工程。

    一位多年研究区域环保的专家分析,鱼米水乡长三角恢复 “湿地”之风,其实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从以高楼林立为荣到城市绿地、街心公园为时髦,再到争相恢复“湿地”,长三角的城市发展理念正在更 新。用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单金华主任的话说:“现在人们想得更远了。”

    湿地重在“肾功能”

    采访中,记者曾三次被受访者纠正相同的“错误”———湿地不是工程项目,而是生态系统,不能说“建设”,而应说“培育”。

    “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错误概念。”最早介入中国湿地保护的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陆健健说,湿地不是建筑,会折旧,相反,它的价值产出应该越来越高。

    1997年,科学家克斯坦赞等人计算了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系统之首,每年每公顷湿地能产出价值15000美元的效益。文章还提出了后来被国际科学界所公认的“湿地17项功能说”。

     陆健健告诉记者,在长三角,17种湿地功能中,污染削减应该放在首位。长三角地少人多,土地成本十分昂贵,长江口和杭州湾地区又历来是工业发达地区,减少 污染是一个长期课题,判断这里湿地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并非景观好不好看,也非聚集多少品种野生飞禽,而是降低了多少污染。陆健健说,长三角湿地的生态服 务价值,至少60%应该是体现在污染削减上。

    然而,现实与理想还有差距。不少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功能排序不清,多以“聚集多少野 禽”、“营造美丽景观”为目标。专家指出,即便在长三角已建成的湿地中,目前也还没有一块能够真正成为城市之“肾”———实现成功降污,要像美国密西西比 河流域那样,做到湿地可以消解流域内所有农业和工业的污染残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好在积极的尝试已经出现。记者从下设在慈溪 市建设局的湿地筹建办了解到,慈溪杭州湾湿地作为“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会东亚海洋合作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明确将“削减滨海污染”作为湿地首要功 能,为此引起“东亚大海洋生态系统污染削减投资基金”的注意。该基金会已初步确定,将慈溪湿地作为其在全球援助的十几个项目中的第一个,无偿赠款500万 美元。

16个湿地公园平均投资超亿元,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